第九章(2 / 2)
他已经开始觉得脸火烧的疼,并且有点期待起下一道菜来。并且他还把注意力分散到了那加了鱼蓉的被吩咐端到冰箱里冻着的十盏鱼汤来。这个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没有过多注意大家的反应,叶铭忻继续做后两道菜。
下面的两道菜一道是蛋丝鱼蓉羹,一道是生滚刀鱼粥。
第一道菜参考的是河南胡辣汤的做法。其以鱼汤做底,再调以紫菜丝、鸡蛋丝、刀鱼肉,细葱丝等做料,最后在出锅前以水淀粉勾芡,一道口感丰富味道鲜咸的鱼蓉羹便做了出来。
第二道则是以广东名点生滚粥为参考,熬好的鱼骨汤中加入后厨中原来已做好的粥水,大火熬煮至沸腾,在咕噜咕噜的热泡中放入鲜鱼蓉,打上生鸡蛋,鸡蛋轻轻搅和成好看的蛋花来,再立刻勺出离火,用粥的余温加热鸡蛋及鱼蓉。待到吃时,再在粥面撒上姜丝和葱花,蛋花的滑嫩与鱼蓉的鲜美,也就全部融合在了粥里。
不得不说,这两道被参考菜的做菜手法与江刀的处理理念极为契合。
江刀讲求的是一个鲜字,而广东生滚粥追求的也是食材、粥水的鲜味。至于胡辣汤嘛,虽然正宗胡辣汤追求的是汤底的醇、胡椒的辣与面筋的稠,但是,把它本身的重咸、重辣以及料杂这三样特点剔除掉,只保留并强化其口感的稠及味道的鲜,那与江刀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
其余厨师要么是没在这方面钻研,要么是只知晓一个地方的菜色,所以才没能做到两相结合。而叶铭忻呢,凭借着青幼年吃百家饭长大,学百家艺成才的经历,旁通各个菜系的做菜手法及理念,所以,要做创新菜,那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凭仗。
大家又纷纷端起盛上来的鱼蓉羹与生滚粥来尝,吃得那是一个越来越饿。
这头三道菜虽说都是加了水的羹食类,然而,其相互之间其实是呈现出一种逐渐往上推的层层递进关系。
若说第一道鱼骨汤是初春来临时的一场细雨,那第二道鱼蓉羹则是青芽冒头泉水叮咚的春暖意融。到了第三道,生滚鱼蓉粥,则是一次味蕾上的全面触发,那种体会就如盛春时节百废俱兴万物争辉的盛大。
三道菜落肚,一个人的食欲已被完全激发。
待到大家把第三道粥喝完后,叶铭忻才悠悠地说道“第四个菜,我打算做个藏鲜面。”
可也正在这个时候,外头响起了喧哗声。
作者有话要说哈哈哈接下来这道宴,基本十道有八道是我编的,就是理论菜当时编这玩意的时候编得我好激动,我也是理论大厨了,大家根据我的描写稍微幻想一下就好,吃不到的
今天没有小剧场,也不知道该说啥,就给大家介绍些菜馆吧
之所以写小叶擅长苏菜,其实是因为我在南京生活过,对那边的菜比较熟悉一点,所以就介绍介绍南京菜吧。
南京的菜其实我觉得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咸中带甜,就是咸甜口,而正中我的口味
但是它的咸甜口是不炽烈的,就是它不像比如说蜜汁叉烧啊,糖醋里脊那种甜得明明白白,它比较含蓄,内敛就是害羞啦,以咸为主,咸中带一点淡淡的甜,十分诱人
比如说南京比较有名的南京烤鸭没错,大家肯定会想,烤鸭不是北京的吗为啥南京也有我刚去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然而实实在在南京烤鸭就是南京美食
我吃过后,觉得它主要不同的是,北京烤鸭是干吃的,南京烤鸭是湿吃的
北京烤鸭就是那种烤完,会蘸那种比较浓的稠稠的甜面酱吃太久没吃过了忘了啥味了,有错多包涵
而南京烤鸭呢,会直接放在那种湿湿的一大汪调制好的酱油汁里面吃,那个酱油不会特别咸,就是咸中带着甜的咸甜口,然后吃的时候湿湿的咸汁就会从软软的鸭肉中渗透出来,伴着被酱汁沾得软中带着脆的鸭皮,又脆又香,贼好吃
南京烤鸭在南京的店的话,如果大家真的去玩,推荐大家不要找大酒楼里的,而是去专门卖烤鸭的烤鸭店,比如说什么章云板鸭,金宏兴鸭子店哈哈,这些店得给我广告费哈
因为大酒楼里的菜虽然菜样品种繁多,但是那样可能每样做得就没有那么极致了或者说它为了综合上的考虑,可能会有一个自己口味上的改良
比如说我觉得区别最大的就是南京大牌档里的盐水鸭没错,鸭子就是南京人最爱吃的美食,他们把它拆解成了各种做法,比如说什么烤鸭,酱鸭,盐水鸭,鸭血粉丝汤,南京烤鸭包
像南京大牌档里的盐水鸭,就与其他店里的盐水鸭不怎么相同南京大牌档虽然名字听着有点o,但是其实不是的哈哈,那是一家南京比较有名的连锁酒楼那样人均还是比较平价滴,四五十那样吧
盐水鸭我先吃过别的店里的,别的店里的盐水鸭一般就只是咸口,然后鸭肉被处理得十分嫩真的,你们别怕鸭肉韧,只要是南京的鸭子,我几乎就没吃过难咬的,基本口感都嫩嫩滑滑的,口感巨好
然后南京大牌档里的盐水鸭不知道为啥会加花椒,就会有一种奇奇怪怪的花椒味
虽然这个味道也还可以啦,不过可能我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就会觉得吃上去没那么对味但是南京大牌档的其他很多菜还是可以滴,有格调,有氛围,如果去得急没有时间闲逛,南京大牌档是体验当地特色菜的首选
再比如说,上章提到那个阳春面,虽然我文里把它描述得天花龙凤,但是如果不是苏浙人的话,可能初吃时会体会不到它的惊艳
这个面我就是在南京大牌档吃的也在另外一家上海小店吃过,等于吃过两回那样吧,两回吃下来,总体感觉就是比较清淡,面汤淡淡的,然后面条不是那种十分细滑的,而是粗粗韧韧带点死板的苏浙人别打我,实话说的话如果是面点大省陕西山西人来吃的话,可能会嫌面的口感不够精致
不过后文就是下章会提到,咱苏面讲究的就是那汤头嘛,面条,不管它啦
苏面的有些汤还是不错的,比如我很喜欢的,就是鸡鸣汤包里的大肉面,小排面之类。
它那种汤本来是淡淡的咸味,然后大肉跟小排就是所谓的浇头,可能因为是用蜜汁烧的。
然后肉里的甜味就会淡淡地渗透下来,面汤咸中带着甜,韧韧的肉再配上韧韧的面条,回味无穷。
我感觉这种带了浇头的卤面,刚好就中和了纯面汤比如阳春面的寡淡,让面汤丰富了起来。
不过当然南京也有那些面汤本来就很丰富的,像什么鸡丝面,小馄饨的面汤又是完全不同的形容的话那得用鲜
完了我是不是说太多了,还有好多没说,但打完字下来发现就说这么多了。
话说大家真的不嫌烦吗因为我计算了一下,我写这段作话用时60多分钟,字有1500多,如果大家都嫌烦的话,我就不写啦,因为那样你们也累我也累我写那么多不就是为了跟你们多讨论讨论美食吗,美食这种东西,自己一个人吃不过瘾啊,当然得把它们分享出来大家一起唠嗑,然而你们似乎都对此无动于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