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金秋(2 / 2)
汪长庚把身后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叫出来,笑道:“这里地广,怕大姑娘迷了路,让我家大儿媳跟着伺候大姑娘吧。”
“奴婢金秋见过大姑娘。”那妇人向孟知嬅屈膝行礼道,看模样是个伶俐的。
孟知嬅点点头,待沈月清她们往庄子里走去,她转身向田地走去,金秋跟在李妈妈她们身后。
孟知嬅唤她上前,问道:“这几年收成如何?”
金秋答道:“前两年还好,去岁雨水勤快,特别是收割那几日接连大风大雨,稻杆扑倒了好多,收成减了有三成,特别是主子们爱吃的红米,差不多减了一半。”
孟知嬅想起一事,问道:“红米以前不是江南才有的吗?”
金秋笑道:“之前是江南才种有的,十年前有位大官人尝试在上京附近种,听说折腾了几年才种出来,后来我们庄子也种上了,天公作美的话,收成还不错呢。”
田地上边的路都是土路,春日雨水勤,路面有些软塌,孟知嬅提着裙摆,小心地向前走,黛绿绣花鞋的白色边缘沾上了点点泥污。
李妈妈心疼道:“姑娘,我们在路边看就好了,何苦走到里面来。”
“不到里面,怎么知道里面有何风景。”孟知嬅笑道。
金秋抬头左右看了看,指着右边不远处的一个小土坡,笑道:“大姑娘,我们到那里去,那里高,可以看到四周,还有地儿坐。”
“好,到那里去。”孟知嬅依言道。
春樱连忙到她身旁扶住她的胳膊,以防她脚下打滑。
距离看着不远,但走到那小土坡上时,除了金秋之外,其他人都气喘吁吁。
土坡上有几块干净的石头,春樱和李妈妈用绢子将石块掸干净,又用一块帕子铺在上面,才请孟知嬅坐下。
孟知嬅坐着缓了缓,抬眼望着四周。
鸣风庄处于平坦之地,小土坡已是庄子的最高处。从此处望下去,整个庄子一览无遗。
南边的庄客们居住的房屋,一条河渠绕着绕着房屋蜿蜒而过,又自北向南绕着庄子转了半圈,才流到庄外。
金秋指着那条河渠说道:“我们庄子原是没有这条渠的,那时候田地里的收成都是靠天,天旱和天涝收成都少。后来有人提议挖条河渠,可以灌养田地。公公去求丞相大人,丞相大人允了,还拨给银子,大伙儿挖了两年,终于挖出一条河渠,从金水河接入,又汇入金水河。自那以后,只要金水河有水,风雨不大,我们庄子的收成都是好的。也是因为有这条河渠,我们庄子才能种出红米。”
“如此看来,这条河渠居功至伟啊。”孟知嬅笑道,她看着山坡那边搭的一片草棚,问道:“哪里又是做什么呢?”
“那是牲畜棚,我们庄子的耕牛多,其他庄子春耕时牛不够用,还会来跟我们租借。”金秋笑道。
李妈妈听了,也笑道:“我活到这把岁数,还是第一次知道牛也能租借的。”
“庄客有庄客的活路嘛。”金秋笑道,她顿了顿,又道:“前段时间来的南疆人,听到这个说法,也是觉得很奇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