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三道诏令(2 / 2)
我朝素重人才选拔,然过往科举之规,或有未臻完善之处。
今逢建国一甲子之大庆,朕决意革新科举,以应时势之需,求匡世之才。自本诏令颁下之日起,着礼部即刻筹备恩科,于今岁秋闱开考乡试,明岁春闱举行会试,以副朕兴贤育才之至意。
此次恩科,不论出身贵贱,无论士农工商,凡有真才实学者,皆可应考。
朕欲借此,打破门第之限,使天下寒士皆有登进之途,一展胸中抱负,为朝廷所用,为百姓谋福。
考试内容,首重经史大义,以察士子对圣贤经典之领悟,明其修身治国之理;次考时务策论,观其对当下时政之见解,察其经世致用之能;亦设诗赋辞章,验其文学才情,彰我朝文化之昌盛。
朕命各地有司,务必广宣此令,使天下士子尽知。凡有意赴考者,需依律报名,严守考纪。
考场之中,不得有舞弊之行,一经查实,严惩不贷,以肃考风,保科举之公正。朕更令考官,当秉持公心,遴选真才。
阅卷之时,勿以亲疏为别,勿以好恶为断,唯才是举,唯贤是用。所选之士,必是德才兼备,既能通经史、明大义,又具济世之能、报国之心。
待科考毕,朕将亲阅三甲之士,择其优者,委以重任。或入翰林院,参与机要,为朝廷出谋划策;或赴地方任职,亲民理政,造福一方百姓。
望诸士子,珍惜此恩遇,潜心向学,踊跃赴考,以学识才华,报效国家,不负朕之厚望,不负天下苍生之盼!”一个半百书生一字一句认真诵读完毕,顿时市井振奋,虽然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但是不明觉厉,感觉像是个好事。
“陛下真乃圣君明君啊!我大朔之幸啊,百姓之幸啊!”刚刚诵读报纸的老人喜极而泣。
“黄老头,这都写了个啥啊?您给咱讲讲呗!”看黄老头一副得君如此如复何求的模样,有人顿时起哄道。
“目不识丁,不足与谋,有此圣君,我等岂会于于久居人下”黄老头瞬间意气风发。
“且不就是读过两年书吗?还不是半点功名也无?”顿时有人嘲讽道。
……
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虽然许多人早已猜测到,但是真到落实的时候还是让人振奋不已,上次恩科还是十年之前。
而对于王清晨来说这也不失为一个机会,毕竟他的身份争取一下乡试考官还是可以,即便主考官不行,副考官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今年肯定是科考大年,如果统计人数的话说不定能破记录,所以这个时候的考官,还是相当有意义的。
如今王清晨在朝中只算是孤枝,趁此次恩科续一些香火情也在情理之中。
三月二十,陛下连着下了第三道诏令,这道诏令内容就简单多了,不过内容则更为炸裂。“尚书台奏议,少阳(指太子)为储君之位,元良(指太子)乃国本之基,需虔心供奉宗庙,以固社稷根本。
皇太孙梁朝,血缘至亲,根脉纯正,位居大宗;天资卓越:聪慧岐嶷,仁孝两全,秉性温良而器宇端凝;才德兼备,早著贤名。实乃守器之良选,堪当春宫(东宫)之重责。
朕膺承大统,荷祖宗之景业,临亿兆之民望,循前王之典制,思隆继世之正绪。今顺群臣之议,合天下之心,宜立梁朝为皇太子,以定国本、安黎元。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