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新村庄的新出路(2 / 2)
令他欣喜万分的是,这几种中草药,好像天生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一样,它们一着地就能扎下根来,膘肥体壮,不惧风霜沙暴,耐干耐旱,愉快而幸福地生长起来了。
随着人们对中草药的看好,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中草药的价格和需求在稳步增长。
从这一年之后,朗杰开始从附近出门打工的农民手里流转土地,然后一年年成倍地递增,由二百亩,变成五百亩,再变成几千亩,上万亩。
不少人看到朗杰种植药材发了财,就逐渐发现这片土地适合种植中草药,也学着朗杰,有的种植枸杞子,有的种植防风、党参,有的种植甘草、黄芪,但是因为起步晚,受资金和眼界的限制,底气不足,规模都不大。
每当遇到了问题,村民们都向朗杰咨询,朗杰就像曾经的赤脚医生一样,只要有求于他,就放下自己手头的活计,开着车跑到他们地里诊断,给出相应的建议。
一时间,红溪乡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植中草药,也都学会了种植中草药。只是种植的人多,真正有大收获的人并不多。
大多数人往往是看见啥东西价格高了,就一哄而上,啥贵种啥,结果等自己要出售的时候,价格就暴跌了。不仅挣不了钱反而种得越多,赔得越多。
农作物只要没遇到自然灾害,经过连续几年的耕作,随着土地的改良,和种植经验的日渐成熟,每年的产量虽然都在稳步增长,和中草药的收入却不能同日而语。
但是手里有粮,心中才不慌。种粮食是农民的看家本领,不论收成怎样,总是不能丢弃。每当看到地里的农作物,还在旺盛地生长着,就让人感觉心里踏实。
朗杰和朵拉也一样,多少年之后,不论产出如何,收入怎样,他们都坚持留下一部分土地,种植农作物。
2001年,朗杰将土地流转变成了两千亩,几乎把几百里之内的闲置和半闲置土地都流转了过来,大片大片地连成了一望无际的整体。
同时,购买了许多大型现代化农机工具,开始集约化,规模化耕种,也就在这段时间,他们终于盖起来心仪已久的四合院房子。
这一年,金丹正好长成了十二岁的少年了,马上就要住校上初中了,朵拉抽时间给他缝制被褥,准备开学用。
盖好房子后,朗杰依照几年前和朵拉的约定,邀请所有的亲戚朋友来庆贺,老家除了留下阿达看门,阿哥阿嫂和阿妈也难得地来了。
“朗杰,终于又发达起来了。”村主任马云祥,马三和胖墩高兴地为朗杰祝贺,朗杰还邀请了曾经的移民办陈益民主任。
陈主任虽然调到别的部门了,但是这片贫瘠的土壤上,他曾经操过不少的心,播撒过汗水,他看着村民们拖儿带女,一步一个脚印,在这儿终于艰难地扎下了脚跟,他和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只要谁家有喜事,陈主任总是忙里偷闲前来参加,分享着村民的喜乐,村民们不管他现在当了啥官,都依旧亲切地喊他“陈主任”。
这天陈主任喝高了,他确实太兴奋了,为朗杰和村民们不屈不挠取得的成就,也为这个村子日新月异的变化。
而机遇和磨难就像镜子的两个面,就在前面的路口等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