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战地影像(2 / 2)
他轻声自语:“电影,不仅能记录光影,也能点燃信念。”
夜幕笼罩下的重庆,山城在灯火通明中显现出一种特有的刚毅与坚韧,四面环山的地势让这片土地成为抗战大后方最坚固的屏障,也赋予了它从容不迫的气质。此刻的“华光电影院”门前却人头攒动,队伍蜿蜒百米。每个人脸上或是满怀期待,或是神情严肃。他们不是来看一场普通的电影,而是为一场心灵的洗礼而来。
大银幕上,《战地之魂》的片名以书法笔触缓缓展开,苍劲有力的字体如一把穿透历史的利剑,直指人心深处。片头的背景是浓烈的战火与满目疮痍的废墟,音乐低沉而深情,带着悲壮。画面一转,年轻的士兵端着步枪,眼中既有绝望又有不屈,他面对日军铁骑冷冷道:“我的家在后方,我的魂在此处!”一句台词,引发全场鸦雀无声。观众的目光死死盯着银幕,眼中渐渐浮起热泪。
沈洛坐在影院后排,他身着一袭深色长衫,端坐如松,面色平静,但微微握紧的手指暴露了内心的紧张。他并不是一个轻易被外界评价左右的人,可这一刻,他如同等待一场裁决,这部电影是他倾尽全力的作品,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份献给抗战的精神之作。身旁的苏珈婉轻轻拉了拉他的袖子,低声道:“观众的反应很好,放心吧。”
沈洛转头看她,旗袍勾勒出她的曼妙身姿,眉宇间是难掩的疲惫,但眼神却明亮如星。苏珈婉始终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无论在战火纷飞的前线,还是电影圈复杂的后方,她都是那个不离不弃的人。他微微点头,低声回道:“希望如此。”
影片继续进行,画面转向主角的战友们在寒冷的夜里轮流挖掘战壕,远处的战火如流星划破长空。音乐转而激昂,士兵们唱起了自己编的抗战歌,粗糙的音色却透出一种生的力量。“电影不只是让人流泪,更重要的是让人记住,”沈洛曾对片场的演员们这样说,“我们不是在拍历史,而是在传递信念。”
影片尾声,当主角倒在弹雨中,他的遗物被送回后方的家中时,镜头给了一个特写:一张早已被战火熏黑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笑得阳光的少年。影院内抽泣声不绝于耳,苏珈婉微微侧目,看向台下那一张张被感动的面孔,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啪——”当片尾音乐响起,字幕滚动时,整个影院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不仅属于《战地之魂》,更属于抗战中每一个为民族献身的英灵。掌声中,沈洛的神情依然平静,只有眼角隐约露出一丝感慨。他站起身,转身离开了座位,身后苏珈婉追上几步,轻声问:“不等结束了再走吗?”
“不必了,”沈洛低声道,语气中带着几分疲惫,“电影已经交给观众,我们的路还很长。”
次日,《战地之魂》公映成功的消息传遍整个重庆。报纸的头版头条都被这部电影占据,《大公报》用大号标题写道:“一部凝聚民族精神的伟大电影——《战地之魂》!”评论中提到:“电影不仅是艺术的胜利,更是民族精神的彰显。它让每一个观看的人都重新审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沈洛站在自己的办公室内,窗外传来远处街巷间报童的叫卖声:“《战地之魂》上映大捷!购票者如潮!”他手中握着一份当天的报纸,眉头微皱,似在沉思。张铭吉推门而入,带着一脸喜色,报告道:“沈总,好消息!电影院排片全部加场,观众爆满,票房已超预期三成!”
沈洛抬眸看向张铭吉,眼中闪过一丝冷峻:“成功只是第一步。现在的票房和观众热情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是否能在更长远的时间内影响人心。铭吉,通知各部门,尽快总结经验,我们要为下一部电影做准备。”
“下一部电影?”张铭吉略显吃惊,“沈总,《战地之魂》才刚上映,您不休息几天?”
“抗战不止,我们也不能停,”沈洛声音低沉,却带着坚定的力量,“时代需要这样的作品来鼓舞人心,而我们,就是这把鼓舞的利剑。”
张铭吉点头,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他走到门口,犹豫片刻,回身问道:“沈总,您做这些,究竟是为了什么?”
沈洛的目光投向远方,那是战火笼罩下的山川大地。他轻声说道:“为民族,为时代,也为未来。当一个人有幸经历这样的时代,他注定不能袖手旁观。”
傍晚时分,沈洛来到江边。江水滚滚东流,带着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力量让沈洛想起了他在现代社会时所看到的一句格言:历史的洪流,唯有勇者能拨开。他的重生既是一场意外,也是一场使命的赐予,而他,选择了迎难而上。
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沈洛回头,苏珈婉站在不远处。夕阳将她的身影拉得修长,目光柔和却坚定。她缓步走到沈洛身旁,轻声道:“你的电影,改变了很多人。”
沈洛淡淡一笑,语气平静而自信,“未来,还有更多的战役等着我们。”
苏珈婉点点头,眸光中透出难以言喻的信任与情感。江边,两人并肩而立,目光投向远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