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风云突变(2 / 2)
夜深时分,传来车队抵达安全区域的消息,沈洛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疲惫却欣慰的笑意。他端起茶杯,喃喃自语:“胶片保住了,电影就还有希望。”
苏珈婉轻声走进来,递给他一件披风:“我们的路,还很长。”沈洛点点头,目光望向窗外深邃的夜空。
夜幕低垂,香港岛上一栋隐秘的别墅内灯火通明。沈洛神色平静地站在放映机旁,手指在按钮上微微一顿,仿佛还在斟酌着什么。周围的空气凝滞得像是暴风雨前的片刻寂静,一张张面容或庄重或好奇,暗藏着跃跃欲试的情绪。这些观众并非普通人,他们是来自各国的记者与外交官,许多人带着满腹疑问,等待着这场号称“不同凡响”的电影放映。
屏幕亮起,《无声的呐喊》四个鲜红的大字赫然跃入眼帘。那字迹带着浓重的金石味,仿佛每一笔都在呐喊着一种挣脱枷锁的力量。随即画面一转,观众的神色骤然一变。
画面中,上海沦陷区的街头,冷风掠过,残墙断壁间萦绕着无言的哀痛。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正颤颤巍巍地将一块发霉的面包捧入怀中,她的脸上满是泪痕,却不敢发出任何声响。镜头缓缓上移,远处,是一队荷枪实弹的日军,正在粗暴地驱赶着平民。
“这是真实的影像吗?”一位来自美国的记者惊呼出声,随即反应过来,用手掩住嘴。他的惊讶不仅来自画面的真实感,更来自画面中的情感冲击力。
沈洛坐在放映机后,目光如炬。他知道自己赌对了。为了这部影片,他和团队花费数月时间,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沦陷区,用极其隐秘的方式记录下这片土地上的真实场景。他并非只想揭露日本侵略的暴行,更希望借助影片的力量唤起更多人的关注,甚至行动。
随着画面推进,观众的情绪愈发紧绷。影片的高潮部分是一个简短却震撼的场景:镜头切换到一个破旧的工厂,十几名工人正夜以继日地制造简易武器。一个年轻工匠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望向镜头,仿佛穿越时空,直视每一位观众。
“即便无声,也无法掩盖我们对自由的呐喊!”这是影片中唯一的一句台词,深深震撼了所有人。
灯光亮起时,房间内一片死寂。每个人都沉浸在影片带来的冲击中,久久无法回神。一位英国记者终于开口:“沈先生,这部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是一种宣言。”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沈洛,似乎试图从这位年轻的电影人脸上读出更多的答案。
沈洛微微颔首,语气却依旧平静:“诸位,我并不是想通过这部电影控诉什么。我只是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一切,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影像的力量去传递真相。”
会后,一名身着便服的中年男子悄然接近沈洛。他是抗日组织的联络员,表情郑重地低声说道:“沈先生,这部电影有着巨大的意义。如果能在更广范围内传播,必定能极大鼓舞民众的斗志。”
沈洛心下一凛。他明白对方的意图,却也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放映《无声的呐喊》本身就是一场冒险,如果进一步扩大传播,不仅会招致日本势力的疯狂打压,更会让他本人以及团队的生命安全岌岌可危。
“你的意思是……希望我配合宣传?”沈洛并未直接拒绝,而是试探性地问道。
“不错。”联络员点头,“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可以成为一场运动的起点。许多地下抗日组织都需要这样的精神力量来支撑士气。我们希望通过你的电影,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抗争,向更多人争取支持。”
沈洛陷入沉思。他并非害怕冒险,而是在权衡这背后的种种风险。他看了眼不远处的苏珈婉,后者正与几名记者低声交谈,姿态从容优雅,眼中却带着一丝不安。她显然也意识到局势的紧张。
几分钟后,沈洛终于抬起头,眼中多了一抹坚定:“好。但我有条件。”
联络员的目光闪过一丝赞许:“请讲。”
“影片的传播范围、渠道,都必须由我来安排。我会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发布,不会让任何无辜者因此受到牵连。”
“沈先生果然深思熟虑。”联络员点头,“那就全权交由您负责。”
夜风微凉,沈洛站在别墅阳台上,手中握着一杯未曾啜饮的红酒。他低头凝视着杯中深红的液体,仿佛透过它看到了更深远的未来。苏珈婉轻轻走到他身旁,披着一件薄纱披肩,低声问道:“你真的打算这么做吗?这可能会让我们面对更多的危险。”
“危险是不可避免的。”沈洛轻叹,“但如果不行动,这部电影的意义也不过是纸上谈兵。我们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在用电影传递希望和力量。”
苏珈婉沉默片刻,忽而一笑:“你果然是那个永远不会停下来的沈洛。无论如何,我都会站在你身边。”
夜空深邃,星光点点。沈洛目光投向远方,仿佛看到了无尽的未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