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环路(1 / 2)
上午十点,迎接林诚昆的车队在市公安局前导车的引领下驶进了东州机场。廊桥上,以张国昌、丁仁杰、李凤江为首的政府要员站成一排,礼仪小姐手捧鲜花,舱门打开,林诚昆一行在赵奎胜的陪同下走出机舱。礼仪小姐献上鲜花。
张国昌热情地迎上去,“林先生,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欢迎林先生莅临东州啊!”
林诚昆和蔼地笑道:“多谢张市长百忙之中来接林某。”
张国昌客气地寒暄道:“哪里,哪里,您是东州市的贵客。”
两个人一边说一边并肩走出廊桥。众人紧随其后。林诚昆七十岁左右的年纪,中等身材,精神矍铄,脸部棱角分明,额头饱满,面相慈善,一副金丝边眼镜后是一双略带笑意的眼睛,他一生叱咤香江,纵横海外,“林诚昆”这个神奇的名字,今天已是“成功”与“奇迹”的代名词,他经营的事业,囊括地产、电力、电讯、零售以至港口运输。
在候机大厅前,张国昌陪林诚昆上了奔驰车,车队驶出机场,交警十三辆摩托车开道,警车、奔驰车组成的车队气派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
在市迎宾馆豪华的宴会厅里,魏正隆、李国藩、张国昌、丁仁杰、李凤江、赵奎胜等人宴请林诚昆一行。
酒过一巡,李国藩高举酒杯诚恳地说:“香港回归了,林先生慧眼独具,拟实施投资的战略转移,实在令人敬佩,希望林先生在东州多走走,多看看,希望我们能找到合作的契合点。来,为我们的友谊干一杯。”
众人干杯后,林诚昆儒雅而又运筹帷幄地说:“香港回归租国对我们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东州市的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强,特别是在城市建没上要大展宏图,任何有眼光的投资商都会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啊。”
魏正隆接过话茬儿,风趣地说:“东州在历史上就素有大商埠、大集散地、大码头的称号,林主席敢于往东州投资确实是远见卓识之举啊!”
众人开怀大笑。
宴会上,张副市民把建银环路的构想介绍给了林先生,并兴致勃勃地邀请林先生实地看看金环路和东州市的道路网。
宴会散后,一辆警车开道,中巴车随后行驶在金环路上。在中巴车上,张国昌、丁仁杰、李凤江、赵奎胜等人陪同林诚昆参观东州的城市建设,我也在中巴午上。
车速很慢,张副市长望着车窗外,指指点点,有历史有现实地介绍着沿路风貌。有时索性下车,请林先生尽览风光,使其对开发东州市尤其是银环路,有个生动的感性认识。林先生不时露出笑容,点头表现出赞许和欣赏,并时不时地问上几句,气氛很是融洽,很是亲切。
张副市长是个很能感化对方并使对方沿着他的思路演进的人,他不失时机地介绍说:“林先生,以东州为中心在半径一百五十公里的范围内,聚集着钢都、煤都、煤铁城、化纤城、煤粮城、港口城等十一个城市群。东州是这一城市群的骨干和桥梁。扮演着既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又是经济腹地的双重角色。我们走的这条路叫金环路,是东州市一条环城高速公路,市内还有一条铜环路,一旦银环路打通,东州市就形成了三条环路相通,五条高速公路辐射的交通网络,这是一条东州经济的腾飞路,也是外商投资的发财路啊。”
“张市长,”林诚昆微笑着说,“东州市的发展思路很有气魄,我对银环路的投资很感兴趣。”
显然经过张副市长这一路谈笑风生的“游说”,林诚昆很自然地被感染了。当然,仅凭这么一点粗浅印象,就让人家明确表示干或不干,是不可能的。但良好印象本身,就带有希望色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