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域名:jnchuna.com n1.49tkaa.com

第一百五十五章:抢起来了(2 / 2)

加入书签

周福身为县丞,又这么笑容满面地,胡莱怎么都不好伸出手去打他的脸:“到时候一定发帖子,还请县丞大人赏脸捧场。”

“哈哈,那是一定的,一定!”周福一边打着哈哈,一边狠狠地多算了胡莱几十两的手续费。

从衙门里出来后,胡莱的脸都有些僵了,她见天色不早,便沉着脸赶回了葫芦庄。

回到家里后,窦二嫂把留给胡莱的饭菜热了,胡莱匆匆扒完,回到房里和小妹报告铺子的事情。她一进房间,就发现胡桃正哼哧哼哧地清点尺头布匹,偌大的房间被大木箱子塞得满满当当,下不去脚。

“这些都是今儿山神娘娘给的?”胡莱惊讶不已。

“才不是呢,都是咱们家里的存货。”胡桃摇摇头。

“什么?这么多?!”胡莱震惊了。

胡桃忽然有些心疼自家的大姐,她天天辛苦忙碌,不懂得穿金戴银,也不懂得满身绫罗绸缎,所以家里有多少尺头她心里完全没个数,哪像别人家的女孩儿连个布头都要放在心上。

“对呀,除了山神娘娘以前给的,还有以前拿粮食换的,人情往来送的,沈家,郭家给的……”胡桃一一指给胡莱看:“咱们家的人都不怎么做新衣裳,尺头就越来越多啦。”

“原来如此。”胡莱点点头:“那咱们这几天好好把这些都清点一下,写个册子,尽早送人或者做衣裳,剩下来的就翻出来晾晾再收着,免得生虫子。”

胡桃答应了,立即跑着去准备裁纸钉缝册子,胡莱也开始磨墨润笔。在白鹤原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人家送的礼拿出去偷偷典了也好,绝对不可以放在自家铺子里卖,这种行为相当不合时宜。

像一些很普通的土细棉或者毛青布什么的没问题,沈家送的大多数是些稀罕贵重的尺头,是不能拿出去卖的。要么自家穿,要么送人,实在不行只能压箱底,留给子孙后代穿。这个年代的尺头质量很不错,只要妥善保管,是很经得起放的。

经过一番商议后,姐妹俩决定铺子里先暂时卖五种较为常见的布料:毛青,梭子布,彩锦,茧绸和彩缎。毛青和梭子布各是两百匹,一匹能卖六七两银子;彩锦是一百匹,茧绸和彩缎则是几十匹,价格不定,待卖完了再补。胡桃趁机拿出几个荷包,求胡莱放在铺子里一块儿卖卖看。

便宜些的布料都可以在原上收来,绫罗绸缎之类则需要去郡外进货,路途较为辛苦,价格自然也下不来。除去路途不说,那府里人也常常欺外乡人眼生,本钱小的,不熟惯的,难免在价格和分量上吃点亏,一匹尺头只得三十八九尺。好在胡莱刚刚沾手此行,头一个免去的便是这桩烦恼,省心不少。

生药铺子那边就更省事儿了,直接一筐筐的上好药材运过去就是。大黄,五味子,天麻,防风……这些都是交易行里很难找到,玩家也不屑买卖,只有药材商人那儿有,几个铜钱一份的廉价货。胡桃打听了一下铺子里药材的价钱后,乐得嘴歪了三天才缓和回来。

就这样,在漫天的锣鼓鞭炮声中,相隔不远的生药铺和布铺子同时开张了。

两个铺子的生意比当初大酒缸还要开门红,抢货的人险些踏破了门槛。布铺子是因为开业酬宾物美价廉,几十文就能扯两尺上好的毛青,生药铺子则完全是靠邓三爷的人脉关系。

邓三爷知道胡莱要开新铺子卖生药后,不仅送来了厚厚的红包,还自告奋勇替她介绍了几个大客户。

白鹤原本地出产的生药并不多,许多药店需要到外地去进货,难得原上就有一个保证质量熟人可靠的生药铺子,邓三爷的那几位老熟人可谓是非常高兴,而邓三爷这一手也算是两头讨好,双方都感激他不已。

生药铺子开张当天,邓三爷的几位老熟人在铺子里逛了逛,原本是想意思意思买百来斤的生药博个开门彩,在看到柜台里的生药后,他们一个个都不说话了,半跪在地上细细的只顾看药材的根茎,脸上汗珠子直落在了地上。

“这是……老参!”

“刚挖出来的,宝气一点儿都没跑,我看中啦,您……”

“你做什么?是我先提起的!”两个人就要争得脸红脖子粗时,另一个人惊喜地叫出了声儿。

“这竹里青的年份简直是太好啦!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样品相好的青叶,千金难求,千金难求啊!”

邓老三不太懂生药,他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这几个风度翩翩的老行家熟人为了店里的药材几乎要大打出手,半天才反应过来该去劝劝。

“三丫头,别傻看,快点过来扯人呀!”邓老三脸上都是汗:“再不扯真打起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