Ек119еТ ЕЧУХАнЗУ(2 / 2)
孟幼卿从未见过如此熟稔之人。一向听闻崔氏矜贵傲气,谁也瞧不上几分,竟不知私下如此和善。
她也不作伪状,端详半晌,当真伸手指出一处,“此处,再着重些。”
崔氏下笔添了,确实是“画龙点睛”,颔首笑道,“你果然有几分眼力。我那儿子就是个粗闷的葫芦,不知风情。
“还是女儿家乖顺贴心,可惜我没有一个你这样乖巧的女儿,倒叫我眼热你母亲。”
孟幼卿想起段家那位庶出的小姐。
虽是府中唯一女眷,不过终究不是崔氏亲生,未必会养在嫡母膝下,自然也不似寻常女儿家可常常出门。
她未曾见过那位小姐,不知她如今年岁多少,是何性情,一时未曾吭声。
下人奉上糕点茶水,孟幼卿品过一口,心下微动。
煮的是她最喜欢的武夷茶,陪着酥宝斋的八珍芝麻糕与枣泥酥饼,都是她往日爱吃的口味。
京中贵女吃食挑剔,大多只吃六安瓜片、香片茶,要么也是金线春芽、雨前龙井这些个,甚少有人知晓她独爱武夷茶。
倒是没想到崔氏也爱这个。
她眉眼弯弯,柔声道,“我今日登门也为伯母带了些薄礼,还请伯母不要见怪。”
长歌捧过来一只锦盒,孟幼卿取了画卷细细展开,是一幅画工精致秀美的江山秋色图。
“这是前朝王大家流传下来的遗画。幼卿无意之中得了这一幅,若留在我手里实在可惜,就此送给伯母,请伯母品鉴。”
这画并不算奇,奇的是前朝王希孟一生独有两幅绢布所作的画作,一幅是先帝皇宫里挂着的千里江山图,另一幅便是她手里这个。
孟偃兴致高雅,府里最不缺这些古籍画卷。孟幼卿重生后也着重收集古迹,常托孟常行去四宝阁探新,自然得了许多东西。
崔氏娘家出身好,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寻常的物件玩意儿怕是入不得眼,她思来想去便选了这个,不算贵重也不算失礼。
果然崔氏见了画笑意更深,连连颔首,“我便知道没请错人,你有心了。”
“伯母喜欢便好。”孟幼卿又将画绢收回锦盒,递给崔氏的贴身嬷嬷,“幼卿才疏学浅,若是能随伯母多长些见识便是此生有福了。”
崔氏笑道,“可我瞧你是个心肠好的。否则又怎会将慈婴堂的孩子们接济过来,又自个儿创办了孟氏书院?”
孟幼卿笑容不变,“幼卿私心以为,天下孩童无论男女、无论出身皆可入学读书。不该因着出身寒门便世世讨苦力生活,那实在不公。”
崔氏微微颔首,“这京里人人都有心思,独你与旁人不同。也难怪..."
她的话戛然而止,却笑意更深,招呼她品茶赏画,倒真似当日所言一般只是过府赏玩,再无其他。
段容与回府时便看见孟家的马车停在门口,驾车的正是孟旺。
他心下一动,立时快步赶进内院。正见下人预备往后院预备午膳,崔氏身侧的嬷嬷笑盈盈道,“容哥儿今儿怎的下职这般早?”
↑返回顶部↑